周徐健
苏霍姆林斯基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。他没有很高的学历,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了一年的师资培训班学习,就当起了农村小学老师。然而,他坚定信念,坚守理想,坚持学习,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,无论是担任小学老师、中学老师、教导主任,还是中学校长、教育局长,都没有脱离过教育教学的第一线,没有停止过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。29岁起,他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。他的生活很有规律:每天早上5点到8点从事写作,白天去课堂上课、听课、当班主任,晚上整理笔记,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丰富的实践与持续的思考,使他成为了一名享誉全球的教育家。
其实好教师的成长无非就是在两个方面:一是职业认同,增强成长的动力;二是专业发展,增强成长的技能。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,国外形成了三大学派:一是以阅读为基础的“专业引领”模式,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“研究反思”模式,三是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“教育生态”模式。朱永新教授将其提炼为“三专”模式,即通过专业阅读、专业写作、专业发展共同体来实现自我教育、校本培训与整体提升。
一是专业阅读——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。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成长史,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。一方面,教师没有阅读,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,教师的创造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。通过阅读,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,让自己的教学更顺利,成长更迅速。学习前人的与他人的教育智慧,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。另一方面,阅读能力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。身教重于言教,一个不爱阅读教师很难培养出喜爱阅读的学生。教师理应在阅读上为学生做出表率,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。
二是专业写作——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提升。教师写作,若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,是为了职称晋升、专业称号评比、职位升迁等,但,若用理性的思维来审视,作为教育人,那一定是对教育生活的总结、归纳、剖析、反思与提升。我们要做到三个“坚持”:坚持日常与坚守,反对临时抱佛脚;坚持理解与反思,反对任务观点;坚持客观呈现,反对无中生有。通过这样的专业写作,教师将会以全新的方式审视并悦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。对教学上取得的成绩,只有通过这样的梳理与总结,才会从经验中探索出规律,成为精彩的教育案例。对于工作的失误,如果能用反思的视角去审视,我们将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,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。
三是专业发展共同体——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。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。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,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。在学校、在家中、或在网络上,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读书学习,讨论交流,分享碰撞、彼此鼓励,取长补短,对成长非常有益。
教师发展,关键在于自我,在于一种由内而外的需要,在于一种对自己成长的冲动。如果老师能时刻把主动学习,自觉成长变成一种必需,几年之后,你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!